浙江杭州西北部,有一片美丽的小洲,名曰“良渚”。
五千多年前,这片土地上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为何这里会成为中国史前玉文化的一座高峰?
【资料图】
玉,在遥远的“古国时代”,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寻古中国·玉石记》第三集《玉耀古国》,揭秘四五千年前“古国时代”的玉文化。
《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中孔贯穿为主要特征的器物。这种造型别致、地位非凡的玉器最早由谁创造?
1973年,在当时的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遗址,玉琮、玉璧惊喜现身。原来,这么重要的玉礼器,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
【良渚古城遗址反山12号墓】
1986年,良渚遗址考古队锁定反山这座小山包,在这里发掘出一批良渚时期高等级墓葬,其中的12号墓出土647件玉器,有一件被称为“玉琮王”。
玉琮王体型硕大,通体精美华丽,更让人惊奇的是,在它的四个立面竖槽内,都雕刻有非常完整的神人兽面纹。
【良渚玉琮王的神人兽面纹图案】
神人头戴羽冠,中部为兽面,下部为爪状兽足。这幅神秘莫测的图案,体现了良渚人的精神信仰,考古人称之为“神徽”。
把“神徽”放大,可以看到,兽面的大眼睛呈规整的圆形阴刻纹,眼圈直径在几毫米之间,如此精细的雕刻,五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良渚古城遗址玉钺王组合形态】
在良渚古城遗址反山12号墓,还出土了一件玉钺王,同样刻有“神徽”浮雕,形似权杖,形状与甲骨文、金文中的“王”字十分类似。
在《史记》和《尚书》中,商汤和周武王在战场上都手执大钺,《越绝书》中甚至有“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记载。难道玉器在四五千年前,真的曾被作为兵器使用吗?
【良渚古城遗址沙盘】
数十年考古成果表明,良渚古城遗址已经进入了具有早期国家特征的“古国时代”。
距今约5300~4300年间,这里的人们建造起梦幻般的水乡泽国:一幅饭稻羹鱼、分工明确、以玉和“神徽”为精神图腾的古国画卷,展现在世人眼前。良渚玉文化的影响力,也以琮为代表,不断向外辐射延伸。
【陶寺遗址出土的多孔玉钺】
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3900年,也是一处都邑性质的遗址。这里发现的玉琮少有纹饰,十分简洁,似乎失去了几分神秘色彩。陶寺的多孔玉钺,则展现了陶寺先民对仪式感和礼制的追求。
【石峁遗址发现“藏玉于墙”的现象】
而在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考古人发现的玉琮被切成了薄片,和玉钺、玉铲、玉刀等大量片状玉器一样,被有意砌到了石墙之中。
【石峁遗址城墙内发现的片状玉器】
石峁人“藏玉于墙”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难道真的是古代神话中的“玉门瑶台”和《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桀“立玉门”的现实证据吗?
在呈现早期国家形态的良渚、陶寺、石峁这三处都邑性遗址中,玉器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玉文化将它们紧紧地联结在中华文明进程中。
7月11日CCTV-1 22:30档,《寻古中国·玉石记》第三集《玉耀古国》,通过消逝的千年古国,传奇的山岳精英,感受不泯的文明曙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