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镇乡村的小朋友们在太平湖畔表演非遗舞龙项目。本报通讯员 潘祯祥 摄
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 本报记者 潘 成 摄
(资料图片)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记者:安徽的文化底蕴和科创资源培育支撑了哪些数字创意产业IP?
周荣庭: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文化为魂,呈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业态集聚。
安徽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科创资源,要加强运用,围绕“文里文气”的徽文化、茶文化、淮河文化、中药材文化等IP,围绕“科里科气”的前沿科普、大科学装置、空天一体等IP,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代表国际水平的IP。这就要求对安徽的特色文化加以挖掘、梳理和活化,并以新业态、新模式的相应需求开展创意文化资源开发,以此为契机,选择合适载体对安徽数字创意产业策划和生产的制度化、流程化和平台化加以设计安排。
具体建议有:面向企业举办数字创意产业专项赛事,或以招标、众包、众筹、众创等方式开展安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IP形成及IP运营;对大科学装置和前沿科研成果、科技创新等科学文化资源加以系统性挖掘,服务于科幻电影、科技艺术展示以及科普研学等新业态。
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产品与产业
记者: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安徽目前的数字创意产业生态链“发育”得如何?
周荣庭:数字创意产业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战略性新兴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稳定器、产业转型缓冲器和行业发展加速器。安徽紧跟形势,抢抓机遇,是全国首个开展省级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省份,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
从技术到产品这一环节,安徽省体验端的技术相对领先,建议加大这些领域科技研发的投入和支持,进而加大IT(互联网技术)企业与数字创意企业在成果转化和场景构建上的对接。
从产品到产业这一环节,要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标志性数字产品,进而支撑产业发展,比如引入先进省份的动漫、演艺、数字阅读、直播等,结合会展经济、研学经济、科普产业等。
在产学研这一环节,建议在科研层面扶持1~2家数字创业产业研究中心、3~5家技术创新平台;在高校层面每年推出1~2家数字创意人才培养基地。
引领数字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数字创意产业的出现和兴起,改变了原有文化产品业态构成。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周荣庭:首先应当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在活动方面,引入具有国内影响力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组织,并围绕滨湖场馆建设,引入国内知名的场馆临展打造综合性参展节。在传播方面,打造数字化传播平台和网红以及网红数字化内容。在联动方面,与长三角、粤港澳、西部自贸区等进行产业联动与互补、差异化协同发展。全省按照统一的规划设计分步分层落实。
同时,进一步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内外融合,既要外招外引,又要持续扶持内部中小企业,由有竞争优势的本地企业、产品、服务来合并重组、协同发展。重点发展虚实融合的业态,在安徽实景地、实物载体上增加数字创意元素,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文旅景点、工业遗产、环巢湖带、长江沿线走廊等,可以探索开发数字化转型的文旅项目。
中国科大团队自2014年就启动开展数字创意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已联合省内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多家企业为省内外数字产业项目提供创意策划服务,在国内已形成较好的影响力。建议重点支持中国科大团队在数字创意产业上的本地化发展和协同化服务,成立协同创新中心,高效迅速地引领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安徽省数字创意产业共享力量。(本报记者 晋文婧 整理)
标签: